深情育桃李匠心致青春丨济宁技师学院青年教师践行育人育才使命

来源: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5-12 07:46:0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栽树人,也是护树人,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颗棵小白杨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在济宁技师学院不乏这样的植树人与护树人,他们用心关爱学生、用情服务学生;他们躬耕教坛,用凡人微光照亮莘莘学子求索路……

  “各位同学,我们的工作任务是直流稳压电源的滤波模块,请各小组分工查询电容的充放电特性等基础知识,随后咱们进行电路制作。”在济宁市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综合科(培训科)科长、一级实习指导教师毕延乐正带领学生们进行课程学习。毕延乐介绍,电子技术专业教授从画图、做板到电路调试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毕延乐深知不仅要给学生“一杯水”,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取水”。他在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新理念的教育教育学生的方式,创新教育学生的方式,因材施教,带徒传技。

  2016年,该校成立电子创新爱好者实验室,旨在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创作潜能。毕延乐回忆,有一名叫蔡国豪的学生,电子技术方面是零基础,但表现出强烈兴趣。于是从实验室到课间,从晚自习到寒暑假,毕延乐一点点辅导蔡国豪学习精进,最终使他在2023年山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电子技术赛项(世赛项目)中获得铜牌,荣获“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作为学生,能获得这个级别的奖项是很罕见的。”毕延乐自豪地说。

  值得注意的是,毕延乐本身就是一位技术大拿,曾获“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青年科学技术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2023年暑假,为了备战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毕延乐放弃休息时间,赴外地开始了为期25天的封闭式集训。在备赛期间,有时为突破一个技术要点至少需要两三天时间,基本每天都是忙到凌晨两三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毕延乐最终在“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赛项中摘得银牌,实现济宁在该项赛事上奖牌零的突破。

  孟丹是一名从教20年的一线教师,系统担任新模式英语、汽车专业英语、天师英语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尤其2010年学院开设天师高考预科班以来,她更是十几年如一日“朝七晚九”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全力护航技校学生的大学梦。

  “大学能够给人带来更宽广的眼界和思维,所以我非常鼓励学生们继续读书,到大学深造。”孟丹回忆,刚开始时总有学生有厌学情绪,她便通过一次次的交流谈心,找到学生们是“畏难,觉得自身学不好”还是“还是受老师或同学的影响,导致对英语的抵触”,再对症下药,纾解学生们的心结。

  她认真研究近十年天师高考英语真题,围绕高考单招的重难点,编纂了30余套测试题,形成了课前十分钟听写,课上头脑风暴、讲解、复述、总结,课下整理笔记和专项练习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并且,她将每个晚自习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为学生们讲课答疑,提高学习效率。截至目前已有100余名学生通过天师高考单招,圆了大学梦。

  “我十分感激孟老师,她不仅倾心教授给我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我心中点燃一把炬火,让我有勇气有信心去参加高考、走进大学。”天师班学生赵永琰说,他刚入班级时英语成绩只有七八十分,对英语学习既没兴趣也没信心,是孟老师孜孜不倦地教诲、叮咛、鼓励,让他扭转意识,发奋学习,最终在2022年高考中英语考到126分,并以全班最高分考入天师电气自动化专业。

  “教学是良心活。”孟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因教学成绩突出,她先后获“济宁市技工教育优秀教师”“济宁市技工教育教学教研先进个人”“山东省技工教育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并获第十三届全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我现在在科研处从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有科研课题和科研平台的全过程管理,服务学院各类社科普及活动的开展等。我们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必须要严谨细致才行。”下午5点30分,教师王倩倩边介绍,边整理着桌上的资料边说。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她多次被学院评为“先进工作者”,被市科协评为“济宁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王倩倩2012年参加工作,一直承担一线年调入科研处,并一直工作至今。“科研处与教学工作完全不同,刚进入时,我懂得太少了,随时都得向同事学习请教。”王倩倩回忆,为快速适应工作节奏,她常常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文件、上网课,了解研究最新的科研政策和科研管理制度,有时学得出神,不知不觉便工作到深夜。

  “写项目申报书对我这种新手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只能查资料、问同事、请教专家,多下苦功。我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不懂的内容吃透弄懂。”日积月累,王倩倩已然从原来的“小白”成长为能够独当几面的多面手。她主持和参与的课题,已经获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等多个项目的立项,还获得第九届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第33届济宁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的荣誉。

  王倩倩还是一线的社科普及工作者,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她都会高质量地服务好各类活动的开展。学院承办的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进校园,专家宣讲进企业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为充分的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学院走进泗水县杨柳镇开展“送知识下乡”活动,她将助农书籍发放给村民们,开展科技兴农工作,受到一致好评。

  “这面墙主要放学校发展历史方面的内容,注意排版时主体文字突出,内文排列优美。”在济宁市技师学院综合楼一楼大厅,宣传部工作人员袁树运正与广告公司工作人员对接,布置学院文化展厅。他介绍,学院秉承“以爱赋能、产教塑形、文化铸魂、品德润心”育人理念,展厅将布置发展历史、教学成果、优秀教师及优秀学生等内容,形成一个大家探索学院、认识学院的润心场所。

  文化展厅的规划、布置是一项系统工作,2023年年初袁树运接手了该项工作。“要先确定文化展示的内容方向,再让广告公司制作查看效果。有时,广告公司制作的效果图并不理想,需要反复沟通;有时,效果图与实际产品存在色差,甚至一些已确定的部分,也不得不推倒重来。”袁树运回忆,为顺利完成展厅建设,近一年他几乎全年无休,即使周末的时候,也要带孩子来到学校,盯着施工。如今的文化展厅已施工完成,吸引一批批学子前来围观。

  2022年,袁树运从二级学院一名专职教师,进入了学院宣传部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研敬业”就成了他的座右铭,他拿出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儿,从宣传工作的新兵快速成长为一颗新星。

  “宣传工作者的特点是全日无休、全年无休,突发情况很常见,面对紧急的临时任务,加班加点是很常见的。”袁树运说,制作宣传品、对接广告公司、宣传品文稿审核、安装定位,每次活动都要反复的核实相关宣传事宜。有时候活动紧急,盯着安装师傅干到半夜也是常有的事儿。

  同时,他是宣传部的“补位人”,学院各类活动繁多时,他会客串摄影记者,慢慢地从宣传工作的“门外汉”到摸到一点“小门道”了。自从踏上了宣传工作这条路,“敬业”这根弦他始终没有松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