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综合体育app下载:回忆长江引航起步阶段点滴琐事

发布时间:2025-09-07 02:38:06 作者: 星空综合体育app下载

星空体育app官网下载:

  万里长江从雪山走来,向大海奔去。六百多年前,明代伟大的航海先驱郑和从江海交汇处的太仓浏家港出发,扬帆远航,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华民族对外交往的“丝绸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江上个体船、地方船、“海进江船”,如雨后春笋打破了以往长江轮船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长江干线“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在长江运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长江航运秩序日趋复杂,事故频发,安全形势相当严峻。为解决地方船舶的无证航行和“海进江”船舶缺乏引航人员的燃眉之急,长江航政局下属南京航政分局率先开展引航业务,开始引进人才。

  一九八一年,武汉长江轮船公司花桥引水站迎来了我的同班好友方金荣船长。他来告诉我,领导已批准他调到南京航政分局筹建张家港航政站,临别之前特意来看我。

  当时花桥引水站领导十分看重我,站里较为重要的引领任务,比如拖带潜水艇。引领国务院副总理等中央首长乘坐的考察船到镇江大港视察等等。工资也连加三级,还答应家属调到武汉,在汉阳钟家村新建的“大引水楼”分一套住房……

  当时在武汉花桥引水站,引航员俩人一组,24小时对班日夜引航,常常一年工作300天,只享受50天的公休假,分两次休假,还要扣掉路上的时间。为解决上有老、下有小、夫妻长久两地分居的局面,权衡再三,还是决定步方金荣船长后尘,先调到离家较近的南京再说。

  利用一次引航到南京的机会,在江边路三号南京航政分局与时任监督科领导的杨、王二位科长一谈,他们禀报分局领导宋书记和王云程局长。二位局领导当即拍板同意。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调动。告别了生活、工作二十五年的大武汉,成为南京航政分局监督科名下的一名在职港监科大引水。

  到南京不久,有一条“南京号”火车轮渡,装载大型物资到九江,要请引水。因为该轮吃水吨位较大,船首、尾都有车、舵,操纵较为困难。当时聘用的几位退休驾驶员、船长等级不够,港监科领导就决定派我去完成这项任务。同时带领刚从南京河校毕业的张中才和一位退休船长王廷湘看航。

  从南京到九江,一路上手把手的教了第一个徒弟。怎样避让船舶,如何引航操作;航标配布,障碍物在哪里;上水怎样走,下水走航道中间和主流。大胆放手的让他体验引航操作。

  我的第一个徒弟张中才对驾驶引航很有感情、很有天赋,也很认真,刻苦用功。一个往返航次下来,走起船来竞然有模有样。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故事。火车轮渡在九江港装卸货物时,其他船员花8元钱坐大客车游览庐山,我和张中才只花8分钱乘公交车到好汉坡下,再从庐山好汉坡登上庐山,游览了天桥、仙人洞、花径、中央全会、大厦会址,从好汉坡下山,回来后公交车没了,搭了一辆装货便车回到了九江港。虽然很累,腿很酸,但两人哈哈大笑,非常的开心。

  回到南京后,向领导报告,领导说“这样带徒弟方法很好,值得推广,但一次带一个太慢了。经过分局领导研究,决定立即发文,用监督艇39号作为教练船,由我作辅导老师。抽调了三名中专毕业生张中才、匡冠生、陆鼎良,抽调四名在监督艇上工作的驾驶员郑种玉、朱金发、刘德贵、花健武共七人成了南京航政分局第一批引航员培训班的学员。我先集中5天时间,讲解申—宁航段有关航道、避让、障碍物等情况。加深他们对引航理论的理解,然后在3月15日—5月12日用监督艇39号现场来回航行。白天轮流学习引航操作。叫舵、拉汽笛、摇车钟都按正规操作进行。遇有不对的地方,随时讲解,随时纠正。夜晚学习航道图,掌握沙滩、沉船、礁石、过江电缆的位置。熟记每个水道的航标、灯光、距离和参考航向,要求背出来。到第二天白天又来印证,加深印象,对重点海轮航道反复走几遍,以加深记忆。

  七位学员很辛苦,很用功,每天学习超过十七、八小时,进步很快。二个月的时间引航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为此我也感到很欣慰。经我出题,领导监考,七人中最少达87分,其余接近满分。

  “耀华”轮是瑞典赛林公司经营的一艘万吨级豪华客轮(租用广州远洋局),82年初该轮准备进入长江,经营香港至南京航线。交通部权衡再三,最终将上海至南京段引航任务下达给长江航政局,让长江引航员引领。考虑到长江引航员海轮靠离码头操作经验较少,在分工上明确由长江航政局引航员负责申—宁段航道引航。上海港务局引航员协助靠离码头操作(得引航费收入1/3)。

  任务下达后,长江航政局各级领导格外的重视。当时南京航政分局能引航“耀华”轮的引航员只我一人。为此专门从武汉抽调陈守德(从长航花桥引水站调入),张超武(从上海轮船公司引航组调入)二位大引水支援。二位大哥下到南京后,我们三人汇聚在一起,成为南京航政分局的三名种子选手。我们三人一起上仪征到栖霞的大庆419轮(2万5千吨级)熟悉万吨油轮靠离码头的操作。因当时白茆沙中水道走沙严重,变化异常。我们三人又一起赶赴南通,咨询上海航道段航标艇白茆航道的变动情况。向南通航政处要了一条监督艇去白茆水道当地考验查证。适逢上海长江轮船公司退休船员吕兆祥(前全国劳模)引领的一条津航拖8号(2640马力),在白茆沙14号浮下面搁浅,船舶倾斜30多度,很是危险。我们三人一起出谋画策。深夜大风骤起,该轮终于在高潮前顺利脱离浅滩,避免了大型拖轮抢险高额施救费。我们三人也得到了该轮“救危抢险,高尚风格”的赞赏。

  回到南京后,我们三人又到上元门码头现场察看,和码头工作人员研究靠泊前的带缆情况,靠垫准备情况。又和老柏同志一起研究对上元门锚泊船的管理和靠泊前的清道工作。一句话,为“耀华”轮进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当时条件相当简陋,协助海轮靠泊的拖轮没有,联系也不是很通畅,为此赛林公司还专门送二部甚高频无线电话,分别给南京港务局岸台和南京外代使用。

  一切准备就绪,南京航政分局领导决定将“耀华”轮试引航任务交给我和超武二人引领。长江航政局专门托客班轮从武汉给我们二人带来航政局首批定做的米黄色纯涤纶制服和带国徽的大盖帽(前年我已把这二件物品捐给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

  1982年6月5日“耀华轮”从上海黄浦码头开出,我和超武大引水通力合作,紧密配合,精心操作,将“耀华”轮安全引领抵达南京上元门码头前沿,摆好船位交给上海港引航员盛树东、薛克俭靠泊。

  耀华轮船长林维俭在“广远”是非常有名的,精通几国语言,一口英语特别流畅。一开始对长江和上海港引航员如此分工不是很清楚,安排上海港引航员住客房,按排长江引航员住条件较差的水手舱。后来看到从吴淞口到南京全程夜航都是长江引航员在引航,上班时间长,比较辛苦。出口时就安排长江引航员也住客房了。为加强南京航政分局引航力量,“耀华”轮从南京开往上海时,领导就安排我和刘德贵二人引领。安全顺利的完成了试航任务,我也得到了二只“小石狮子”作为记念。

  试航任务成功后,从6月15日开始,“耀华”轮首航南京。从开始的三个往返航次,都由我和德贵一起引领。

  第二次引航,刚好广远安监处的一位领导跟船工作,他是我所熟悉的长江上第一批女驾驶员学姐罗烈芳的爱人。谈起长江港监引航员现状,我说我们刚处在起步阶段,为培养新人能否让我们增加一个名额。安监处领导和林船长一说,林船长满口答应。“耀华”轮进江共18个航次的安全引领,为长江引航员积累了丰富的海轮引航经验,锻炼了长江引航队伍。

  接下来,陈守德、张超武和我带着徒弟又安全引领了“华江”、“红旗”、“平阳”等航行国际航线的船舶。

  一次陈守德引领了一条超吃水船,(当时白茆南水道设标水深理论深度基准面下7.1米),过白茆浅区把握不大。当时潮汐表上只有浒浦和青龙港的,没有白茆河潮位,推算白茆浅区潮水受风、流影响大,不够精确。陈大引水提出,最好派人到白茆潮汐站现场去报水位,心里才踏实。刚好我引船回招待所,老朱知道我是太仓本地人,就派我和匡冠生一起去完成这一工作。当时白茆潮位站设在何处我也不是很清楚,请教了上海航道站的姜克明站长,说从太仓鹿河的白茆船厂,向长江边上走4-5百米就可看见了。我和小匡在上海租用一辆出租车,花300元车费到了白茆船厂,从密密的芦苇丛中踏出了一条路,看到了在白茆河边的潮位站。打开小对讲器,陈大引水正在呼叫我呢,看看潮位表上潮水已涨到2.5米,水还在往里流得很急,马上告知老陈,大胆放心进来吧,陈大引水引领的这条超吃水船安全、顺利的通过了浅区。看到白茆潮位站这么荒凉,这么偏辟,但又这么重要。回到分局后,我们三人立即向领导建议潮汐表中应增加白茆潮汐表。

  南京航政分局领导及时采纳我们提议,又用文件形式请示报告,使白茆河潮汐表成为几年后的现实。为深吃水海轮通过白茆浅区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随着航行国际航线船舶进江的增多,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迎接外国籍船舶进江,南京航政分局在7月6日成立“外国籍船舶进江引航工作领导小组”,由纪穑浩任组长,张超武、陈守德、吴民华为副组长。小组成立后,立即开展了规章制度制订、收集资料、培训人员等大量工作。正当南京航政分局开展引航工作热火朝天,有序进展的时候,在长江航政局的一次全线工作会议上,王志广局长指示与会的南京分局代表杨锡裕,说长航局解莅民书记要求我局停止长江引航业务,撤销外轮进江四人领导小组。希望南京分局认真执行这一决定。这无疑是一盆冷水泼头浇来,一下子从头凉到脚。超武、守德为引航事业沤心历血,此时也有了回武汉的打算。南京航政分局宋书记、王云程局长,立即向交通部反映这一情况。交通部港监局颜太龙局长随即南下江苏。在王云程局长陪同下视察了南通、张家港开港及引航筹备工作情况。然后到武汉与长航局领导进行了协调。

  我们尊敬的革命前辈颜太龙局长回到北京后,交通部随即下发了正式文件。内容有部远洋、海运局进江船舶自行选择引航单位,沿海各省进、出江船舶由航政局引领,明确外轮进、出江由长江航政局执行强制引领的批示。长江引航的分工之争,终于尘埃落定。随后因长航上海轮船公司引水组事故频发,逐渐淡出、消亡。部海运、远洋进出长江引航业务,全部选择港监引航引领。

  外轮进江四人领导小组,重拾信心,带领大家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团结奋战,克服了种种很难来想象的艰难困苦。当时条件很差,买车船票难,住宿难,有时住地下室,吃饭难,饭店过年常关门,吃不上一餐饭,福利条件差,出差费不够吃饭费用。港口设备差,有的泊位只是浮码头,港口只有900马力导流管的拖轮,没有像样的港作拖轮。我和超武、守德三名种子选手以身作则,常常是张买一瓶酒,陈买南京特产盐水鸭,我则负责食堂饭菜。三人对酒当歌,促膝谈心,船到港相聚一起,谈体会收获,谈有一定的问题,必要的时候及时向领导反映,请求支援。南京航政分局领导也都平易近人,经常和我们大家一起谈心。我们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艘接手引领的船舶,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万无一失,受到了部属海运、远洋船舶的好评。

  1982年11月19日全国人大第25次会议决定批准南通港、张家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

  1983年5月7日迎来了建国后第一艘外轮巴拿马籍“日本商人”号靠泊张家港,5月24日巴拿马籍“格林兰海”靠泊南通港。

  因为超武、守德二位大引水家住武汉,夫妻不能长久分居,还有别的工作要做,总是要回武汉的。南京航政分局领导审时度势,及时引进人才,充实引航力量。

  早期把方金荣船长,周振国大引水(从武汉花桥引水站调来)又从轮船公司调进蒋富国船长、余新达船长;从上海港引航站先后调来施岐元、张宝祥、阮国兴、施小元等二级海港引航员(帮他们家属从农村迁出,按排好住房等)组成一套套引航班子,用来适应日渐增长的外国籍船舶和国际航线船舶引航任务的需要。

  在83、84、85年又充实三批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这三批年轻引航力量的加入和起步阶段的老师傅们 一起成为港监引航力量的骨干。年轻引航力量的茁壮成长,使港监引航队伍建快速地发展壮大。后来他们大都成为港监、海事、引航单位的主要领导。

  1987年4月美国前总统福特私人豪华游艇迈克拉·罗斯号申请进江南京。要求白天停靠港口上岸旅游、访问,晚上航行。

  说游艇豪华,主要是装饰高贵华丽,设施齐全,造价昂贵。还有乘坐的旅客也高贵,有美国驻华大使夫妇,世界级富商巨贾,还有一批美国记者。

  南京港监引航站派我和张铜宁二人负责该艇首次进江引航任务。4月22日我们从上海港出发,沿途停靠南通海港码头、镇江港码头、南京港码头。

  该轮的引航仪器非常先进,二部V.H.F声音清晰,音色也好。二部雷达图象相当清楚,操舵是自动舵,摆好一个航向,船舶会自动操纵到哪个航向。靠、离码头船长提一个收音机大小盒子用遥控器操纵车、舵来靠码头。还有红外线望远镜,望出去江面像一团红火在燃烧一般……

  离开南通海港码头,我们用自动舵来操作。视线越来越差,能见度开始小于100米,到人工开挖的镇江引航道,航宽100米也见不到两岸。我和铜宁两人把二部雷达一部放在6海里档,远距离发现目标,如果航标以外发现有异常目标,立即用VHF呼叫联系。一部雷达放在1.5海里档,近距离摆好船位,自动操舵。好在浓雾中只一艘下游客班轮还在航行(后来也抛锚了),只有我们一条船在航行,从始至终坚持过了南京长江大桥,靠上了南京港五号码头。

  稍适休息后,到江边路三号向领导详细汇报。南京开往上海,领导仍派我和铜宁引领,为国家荣誉我们连续作战,怕精力不够,要求加派匡冠生和我们大家一起完成下水引领任务,领导爽快地答应了。小匡英语自学成材,航道滚瓜烂熟,每个航标都记得清清楚楚,是年轻引航员中的佼佼者。我们三人一起登上游艇,执行下水引航任务。1700点离开码头后,视线越来越差,从二部雷达中正确判断南京长江大桥下水6号桥孔,摆正船位,在桥孔中间通过南京大桥时,二边桥墩肉眼竞看不见。

  一路上经过分局所属各监督处、站,用VHF呼叫监督艇不要出来,请他们电告分局领导,我们已安全能过 ,谢谢他们,谢谢领导。(分局领导布置所属处、站,我轮下行经过时要监督艇出来护航)

  正确无误,无一差错地判断每一个浮标。在通过复杂航段,狭窄航道时都用VHF发布“航行注意”。一路上驾驶室外,船首、船尾、左、右两舷的视频图像均显示白茫茫一片,好大的雾啊!

  三名引航员集中精力,通力合作,经过一整夜奋战,终于在第二天清晨安全抵达宝山锚地,在锚泊船中间找一个位置较大的空档抛下锚。因接我们下船的引航四号和送上海引航员的交通船雾大出不来,终于我们眼睛闭了几个小时。

  迈克拉·罗斯雾中航行的经历,终身难忘。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落后要挨打。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就是要不断吸取国外先进科技,发展壮大自己,要学会掌握世界先进科技,对本职工作要精益求精。

  后来一向骄傲的美国船长对媒体说“中国引航员工作态度认真,技术非常精湛,如果世界上的引航员都像他们这样就好了”。

  豪华游艇迈克拉·罗斯进江的第二个往返引航任务交给了蒋富国、杨志雄、花健武三位引航员引领。

  长江引航从分散经营到集中统一管理,顿时面貌一新。从此长江引航事业跨上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变化日新月异,面貌翻天覆地”

  长江引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当时打天下的人们,而今白发苍苍,有的已驾鹤仙去,不禁令人唏嘘,感慨万分。

  长航引航人用青春、汗水和热血谱写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支撑长江引航事业的精神基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引航人去奋斗、去拼搏、去创造美好的前程。长江——我的母亲河。

产品分类

服务中心

新闻资讯

关于我们

4008635735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星空综合体育app下载